工业互联网行业分析:市场空间、发展壁垒及AI助力、产业链及相关公司
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支点,是由美国通用电气集团首倡的创新理念。GE在2012年发布的《工业互联网:打破智慧与机器的边界》白皮书,定义工业互联网为一个融合开放性和全球化的网络,其基本要素包括智能设备、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以及人与设备的交互接口。随着工业互联网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响应全球发展潮流,在2016年主导成立了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定义工业互联网为构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深度融合基础上的新一代基础设施与应用生态。
行业概述与市场空间
工业互联网从功能体系角度看,可归纳为四大核心组成部分:网络、平台、数据、安全。网络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涵盖企业内网与外网应用。平台作为中枢,基于云计算,提供数据汇聚、智能分析、应用推广与知识复用的服务。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贯穿企业内各层级和人、机、物、系统各个环节。安全层面则尤为重要,深入网络、平台、数据等各个方面,保障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增长与工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工业互联网成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推动技术进步的新引擎。中国尤其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等多份政策文件强调加强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赋能与区域落地推广,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竞争格局与机遇
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中国政策的强力支持,加之行业的持续投入,正在加速驱动工业互联网步入新技术、新应用、新阶段的崛起。
发展壁垒与挑战
数据、协同与安全是当前制约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三大关键问题。工业互联网越深入应用,需要应对的数据量越大,数据的高效采集、跨领域的协同工作、以及数据与信息的安全防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从数据层面看,工业数据的高质量采集、存储与安全是实现效能提升的基础。大量数据的产生与采集面临着结构复杂、类型繁多、实时性高、成本高企等挑战。数据孤岛现象也制约着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通与价值创造。
解决协同问题,最关键的在于打破不同部门间的壁垒,实现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互联互通。同时,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与数据标准的统一成为关键。安全方面,工业企业普遍面临网络架构安全、数据存储安全与传输安全等复杂挑战,尤其是在“上云”背景下,安全防护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愈发重要。
AI助力与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发展,为工业互联网的突破提供了重要机遇。通过AI,可以大幅优化数据处理效率、升级人机协同水平、重塑数据追踪与分析流程,从而解决工业互联网当前面临的各种挑战。特别是在预测与分析、决策支持、自动化控制等方面,AI的应用将会大幅提升智能水平与生产力。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与相关公司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中,工业互联网平台扮演着核心的整合角色,它汇聚计算、数据、算法与应用场景,是推动AI技术应用落地的关键。三星电子、西部数据、铠侠(Kioxia)等公司在存储解决方案领域扮演重要角色,提供基础硬件设备与技术支持。
平台层面上,工业互联网引领数据与应用服务的整合与创新。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增长率超过68%,引领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东土科技、宝信软件和三旺通信等企业,在边缘网络设备、工业控制、系统集成等环节展现卓越竞争力。
中国工业互联网涉及的公司众多,其中不乏逐步成长的佼佼者。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策略的优化,这些公司正在引领新发展阶段的创新与变革。例如东土科技、工业富联、西域软件等公司在自动化控制、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等方面各有专长,已逐渐成为相关领域的领航者。
综上所述,工业互联网作为连接工业体系的纽带,其成长潜力巨大。随着技术创新、信息安全与效率提升的不断推进,未来几年内,工业互联网或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同时,该领域内将涌现出更多创新实践与成功案例,推动整个工业体系迈向智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