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也被“卡脖子” 资本涌向“中国芯”CAD
2022年3月13日,《上海证券报》报道,无人机领域领军企业大疆遭受美国设计软件巨头Figma的账号封禁事件。这再次引发对中国信息技术安全可控性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工业软件领域。事实上,零部件国产化、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已成为中国工业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亟需突破在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解决方案上的壁垒。
市场规模与海外优势
全球 CAD 市场估值已接近百亿美元,2D CAD和3D CAD市场规模分别为26亿美元及73亿美元。然而,从市场的角度观察到,海外 CAD 厂商,以Autodesk的AutoCAD和达索的CATIA品牌为代表占据主导地位,影响着超过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尤其是3D CAD领域,Autodesk和达索等品牌凭借其先进技术方案把控着高端市场,中低端市场则为Solidworks、NX、Creo 等产品所占据。
国产挑战与自主创新
目前,中国 CAD 软件市场格局显示, Francebased Dassault、Germany's Siemens和美国PTC控制着全球市场60%以上的份额。虽然在部分领域内国内2D CAD市场已有一定发展,但2D与3D CAD高端技术仍受制于海外企业纵深壁垒,定制开发即便在国内中小型厂商中也普遍常见。
技术壁垒与解决方案
在CAD解决方案的构建过程中,数学逻辑、工程经验及高代码量的计算机技术是主要驱动力。以达索 SolidWorks为例,其背后的研发工作涉及到3000万至4500万行代码投入,意味着需要3000至千余位开发人员至少一年的全身心投入。尤其关键的是,3D CAD解决方案的核心整合—几何内核(相当于大脑,处理各种建模数据)掌握在海外厂商手中,对国内厂商构成升级维护难、核心技术受制的挑战。国际主流的商业化几何内核,如Spatial公司的ACIS及UGS公司的ParaSolid,分别被达索和西门子收购,加剧了国产软件创新的难度。
政策支持与投资动向
面对行业挑战,中国官方持续发布政策文件支持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并吸引了众多知名资本的青睐。上海设序科技等国产 CAD 解决方案厂商在政策支持下完成了多轮资本投入,展现了行业内对技术革新与国产化的重要期待与追逐。
市场机会与国产软件改革
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全球市场对 CAD 解决方案需求增加形成了巨大的投资机遇。如广联达、华天软件等国产 CAD 厂商正通过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积极探索市场转型路径,提升产品性能与服务水平。此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强化为国产软件使用者带来了更可靠的法律保障,有利于刺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探索多元的软件订阅、付费模式,以迎合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综上所述,虽当前中国 CAD 解决方案市场面对技术和供应链的挑战,但由于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驱动,国产 CAD 厂商正积极寻求创新突破,步入技术和市场双重升级的新阶段。随着产业持续进步,国产 CAD 软件有望在自主可控与开放合作中实现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