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EXPERIENCE云平台的异构CAD产品的协同开发案例
基于3DEXPERIENCE云平台的异构CAD产品协同开发案例:如何突破研发瓶颈?
在当前产品设计领域,复杂度的提升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普遍面临三大痛点:功能架构定义模糊、多方案无法快速对比、跨系统联合仿真实施困难。这些挑战直接导致研发周期延长、成本攀升,甚至影响产品创新效率。比如,某汽车零部件厂商曾因缺乏统一的仿真平台,导致制动系统设计与液压仿真数据不一致,反复返工耗时长达3个月。这种低效的协作模式,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障碍。2025年的技术环境下,达索系统推出3DExperience云平台,恰好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我们将在今天详细解析这一案例。
功能架构设计:从“碎片化设计”到“模型驱动”
传统研发中,工程师往往依赖文档和经验进行功能设计,但2025年复杂机电产品的要求已经远超这种模式。以某新能源汽车项目为例,其动力系统涉及电控、机械传动、热管理系统等多个领域,若采用分散的设计方式,各部门的数据无法互通,设计方案极易出现偏差。
3DExperience平台MagicGrid方法论,将系统功能以模型形式完整呈现,实现“自顶向下”的统一架构设计。在某工业机器人开发中,利用该平台对运动控制、负载分布、能耗优化等模块进行结构化定义,不仅缩短了设计周期,还让客户能直观看到各个子系统的关联性。关键在于,平台支持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模型,减少了人工沟通的误差。
多学科联合仿真:如何实现“一模多用”
2025年,企业需要高效处理多学科仿真需求,而传统方式存在两大难点:模型兼容性差和仿真效率低下。某航空航天公司曾因制动系统模型与飞行仿真模型无法对接,导致整个气动性能测试花费数月。
3DExperience平台的SysML-Modelica映射功能,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平台集成Dymola和SEV/MCK等仿真工具,可自动转换机械、电磁、流体等不同系统的模型,减少重复开发。比如在某医疗器械研发中,该平台快速生成液压与气动耦合模型,验证了设备在紧急情况下的响应速度,提前规避了隐患。平台支持FMI标准,允许不同团队对接模型后共享数据,实现“一次建模,多学科复用”的目标。

数据管理:打破“信息孤岛”
在2025年,企业数据的流转效率直接决定项目成败。某高铁设备制造商曾因数据孤岛问题,频繁出现设计变更与生产不匹配的情况。
3DExperience平台的统一数据源管理功能,将研发过程中的图纸、仿真数据、工艺文件等统一存储。某智能制造企业该平台管理多个部门的CAD模型,使设计变更能实时同步到所有相关团队,避免了设计冲突。平台还提供网页端模型共享功能,允许技术团队和客户在不开源文件的情况下查看关键模型细节,大幅提升了沟通效率。
模型驱动的协同设计:让“多部门协作”变得简单
2025年的研发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团队并行开发,但传统模式下,任务分配和数据传递需要大量人工协调。某智能家电企业曾因多部门配合不畅,导致上市时间延迟。
3DExperience平台将研发人员、工具、流程、数据整合到一个虚拟团队,实现任务的自动分派和动态传递。在某智能传感器开发中,机械设计团队提交模型后,平台立即通知电气工程师进行接口校核,同时将数据传给仿真组进行性能验证。这种“数据驱动任务”的协作方式,不仅减少了沟通成本,还能任务流与数据流联动,灵活应对需求变化。
数据追溯:如何做到“变更风险实时预警”

2025年,研发过程中任何数据变更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某重工企业曾因需求变更导致整个控制系统失效,损失高达百万元。
平台内置的TRA(数据追溯)模块,能够自动记录从需求到设计、验证的全流程数据。在某新能源汽车项目中,当客户提出某一部件性能要求变更时,系统会同步更新所有关联模块,并提示相关团队调整。这种“全生命周期追溯”功能,帮助企业精准定位变更源头,避免“头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平台支持覆盖率实时显示,直观提示设计阶段的瓶颈问题。
实际应用案例:某智能装备企业如何升级?
以某智能生产线开发为例,该企业长期面临多系统仿真效率不足的困扰。2025年引入3DExperience平台后,整合了机械、电气、软件等多学科模型,将设计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3个月。
- 早期阶段:平台利用MagicGrid方法论,完成系统功能架构设计,确保各部门任务方向一致。
- 中期阶段:SysML-Modelica映射,实现3D机械模型与1D仿真模型的自动转换,节省数人月的建模时间。
- 后期阶段:平台内置的六西格玛优化工具,帮助团队量化设计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最终方案可减少15%的能耗,同时提升故障率预测能力。

该案例显示,3DEXPERIENCE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复杂研发流程转化为可量化、可追踪、可协同的数字化体系。
平台价值:未来研发不可或缺的助手
2025年,制造业对效率和精度的要求已进入新阶段。3DExperience云平台三大核心优势,成为异构CAD产品协同开发的首选工具:
- 全生命周期支持:从需求规划到产品优化,每一步数据自动关联。
- 多学科无缝集成:兼容机械、电磁、流体等多系统模型,避免重复开发。
- 数据价值最大化:统一存储和任务流联动,让历史数据成为新的设计灵感。
某电子设备制造商的实践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借助平台的仿真集成优化功能,将测试用例数量减少40%,同时提升10%的产品可靠性。这种“技术赋能+流程优化”的模式,正是2025年研发数字化的标杆。
结语:技术平台如何重塑研发思维?
2025年的技术竞争已进入“平台能力”比拼的新阶段。3DExperience云平台模型驱动设计、多学科协作、全流程追溯等特性,不仅解决了传统研发的痛点,更让企业能够以数据为核心,实现研发效率的质变。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研发团队,掌握这一平台都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砝码。如需更深入了解,欢迎参与2025年5月27日的专题直播,我们将结合真实案例,解析平台在复杂产品开发中的实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