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A联合OptiStruct进行拓扑优化
在当今的工程优化领域中,拓扑优化作为一项关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减轻结构重量、提升结构效率,以及优化设计流程。在今日的研究案例中,我们将基于OptiStruct软件及其前处理工具ANSA,探讨如何在满足结构刚性要求的基础上,利用拓扑优化技术进行减重设计。此案例涵盖了参数设定、优化路径规划、边界条件和载荷定义,最终通过DRESPi、DCONSTR、DOPTPRM等命令完成优化目标的设定与执行,直观展示了优化后的结构成果。
案例背景与问题定义
初始问题背景为一立方体结构,两端固定,中间受力。经由前处理软件ANSA进行载荷与边界条件定义完毕后,首先通过`Deck_info`命令获取当前结构的整体重量,单位为mmtons,计算结果显示目前结构的总重为4.239kg。本次优化的目标是在确保结构刚性要求的前提下,实现重量减重40%。
优化前区域定义
为了实现优化,首先需定义优化的目标区域。这一任务通过`DTPL`(Design Variables for Topology Optimization)命令进行。具体操作上,我们选择整个立方体实体作为优化区域,并通过选取三个特定点来构造两个相互对称的面,为后续优化过程奠定基础。
设计算法参数
接着,为了后续的优化运行与结果分析,我们需定义一些关键参数,以便控制优化过程中的动态行为。这包括设计灵敏度响应量的设置、优化约束的构建、以及优化参数的定义。首先,我们利用`DRESPi`命令,将质量分数和结构顺应性设置为两个主要的响应变量。这两个变量分别对应于结构的密度和响应性能,为后续的优化算法提供数据输入。
```markdown
响应变量设置:
`DRESP1`:选择质量分数作为设计变量;
`DRESP2`:选择结构顺应性作为设计变量;
```
紧接着,通过`DCONSTR`命令,我们明确限定了优化过程中的减重目标,即优化结果的总重量需超过初始重量的60%,确保结构刚性要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实现重量减重。
```markdown
约束条件定义:
`DCONSTR1`:设置减重目标为大于初始重量的40%;
```
为了优化计算的有效执行,我们进一步定义优化参数,运用`DOPTPRM`命令激活DESMAX功能,并设定优化循环的数量为40次,确保优化过程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结果。
```markdown
参数设定:
`DOPTPRM1`,激活DESMAX并设定循环数量为40次;
```
计算与结果分析
优化过程完成后,通过编写并提交`计算头文件`,系统正式开始运行优化算法。分析结果动画,可以看到优化后的结构相比初始设计显著减重,且在满足刚性要求的条件下,实现了轻量化设计的目标。优化后的结构呈现出更为紧凑的布局,大量非承载的非优化区域被移除,仅有支撑结构保持,有效地节约了材料,同时保证了结构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本案例,不仅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需求的紧密结合,还展示了OptiStruct与ANSA在结构优化设计中的高效协同作用,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与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