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ode教程
软件: ncode
Ncode基础概念
Ncode是专注于疲劳分析的工程软件,广泛应用于结构疲劳寿命预测(如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组件等)。其核心功能包括载荷导入、材料S-N曲线管理、疲劳计算(应变寿命/应力寿命)、结果可视化等,支持与ANSYS、Abaqus等有限元软件集成。
常见操作流程(以疲劳分析为例)
1. 前期准备
- 软件模块布局:打开Ncode DesignLife,拖入FEInput(有限元结果导入)、SNAnalysis(疲劳分析核心)、FEDisplay(结果查看)、FEOutput(结果输出)模块,通过连线建立流程连接。
- 材料设置:通过MaterialsManager创建材料数据库(.mxd文件),添加S-N曲线数据(格式:R值、应力值、寿命值,用逗号分隔),并将材料分配给对应属性组(如弹性模量、屈服强度)。
2. 有限元结果导入
- 使用FEInput模块导入有限元软件输出的文件(如Abaqus的.odb文件),通过“Properties”设置确认文件路径,部分显示模型以验证导入正确性。
3. 载荷时间序列处理

- 载荷导入:通过TSInput模块导入载荷时间序列文件(如.s3t格式,包含时间与载荷数据),使用“Scan Now”功能扫描并加载数据。
- 载荷工况创建:通过ScheduleCreate工具生成载荷工况文件(.dcy格式),设置载荷循环类型(如恒定幅值、时间历程),并指定输出路径。
4. 疲劳分析设置
- 参数配置:双击SNAnalysis模块进入高级编辑,设置:
- 加载类型:选择“Duty Cycle”(载荷工况);
- 疲劳算法:选择“MultiR Ratio Curve”(多R比曲线,适用于变幅载荷);
- 组合方法:选择“Max Principal”(最大主应力法,适用于多数结构);
- 计算资源:在“Analysis Runs”中设置CPU线程数(如4线程),加速计算。
5. 结果输出与验证
- 输出设置:通过FEOutput模块设置输出格式(如ABAQUS ODB格式),指定输出文件名(如“result.odb”),保存后可导入有限元软件查看详细应力分布与疲劳寿命云图。
- 结果验证:使用FEDisplay模块查看疲劳寿命结果(如寿命云图、损伤分布),确认是否符合设计预期。
特殊场景处理
1. 实测PSD转随机振动信号
- 数据导入:导入实测PSD文件(.txt/.csv格式,包含频率与功率谱密度),确认单位(如g²/Hz)与采样频率范围。
- 信号生成:通过“PSD to Time History”工具,设置信号时长(≥10倍最高频率周期,如最高频率1kHz则时长≥10s)、时间步长(满足Nyquist定理,如采样频率2kHz则步长≤0.5ms),生成时域随机信号。
- 信号验证:使用“Time History to PSD”工具对生成的信号进行PSD分析,确保与输入谱曲线吻合(误差≤5%),保存为振动控制器兼容格式(如.csv)。
2. 多轴随机振动疲劳分析
- 流程选择:采用FEInput+VibrationAnalysis+MultiColumn+FEOutput模块组合(适用于多通道载荷导入)或FEInput+VibrationAnalysis+VibrationGenerator+FEOutput模块组合(适用于单通道载荷生成)。
- 载荷分配:在VibrationAnalysis模块的“Advanced Edit”中,将“Loading Type”改为“Duty Cycle”,添加多个“Vibration Load Provider”(如3个方向),对应导入的载荷工况。
- 参数设置:根据标准(如IEC 61373-2010)设置各方向持续时间(如5h),重复次数与持续时间乘积保持一致(如重复次数1次、时间18000s),确保结果一致性。
Ncode是专注于疲劳分析的工程软件,广泛应用于结构疲劳寿命预测(如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组件等)。其核心功能包括载荷导入、材料S-N曲线管理、疲劳计算(应变寿命/应力寿命)、结果可视化等,支持与ANSYS、Abaqus等有限元软件集成。
常见操作流程(以疲劳分析为例)
1. 前期准备
- 软件模块布局:打开Ncode DesignLife,拖入FEInput(有限元结果导入)、SNAnalysis(疲劳分析核心)、FEDisplay(结果查看)、FEOutput(结果输出)模块,通过连线建立流程连接。
- 材料设置:通过MaterialsManager创建材料数据库(.mxd文件),添加S-N曲线数据(格式:R值、应力值、寿命值,用逗号分隔),并将材料分配给对应属性组(如弹性模量、屈服强度)。
2. 有限元结果导入
- 使用FEInput模块导入有限元软件输出的文件(如Abaqus的.odb文件),通过“Properties”设置确认文件路径,部分显示模型以验证导入正确性。
3. 载荷时间序列处理

- 载荷导入:通过TSInput模块导入载荷时间序列文件(如.s3t格式,包含时间与载荷数据),使用“Scan Now”功能扫描并加载数据。
- 载荷工况创建:通过ScheduleCreate工具生成载荷工况文件(.dcy格式),设置载荷循环类型(如恒定幅值、时间历程),并指定输出路径。
4. 疲劳分析设置
- 参数配置:双击SNAnalysis模块进入高级编辑,设置:
- 加载类型:选择“Duty Cycle”(载荷工况);
- 疲劳算法:选择“MultiR Ratio Curve”(多R比曲线,适用于变幅载荷);
- 组合方法:选择“Max Principal”(最大主应力法,适用于多数结构);
- 计算资源:在“Analysis Runs”中设置CPU线程数(如4线程),加速计算。
5. 结果输出与验证
- 输出设置:通过FEOutput模块设置输出格式(如ABAQUS ODB格式),指定输出文件名(如“result.odb”),保存后可导入有限元软件查看详细应力分布与疲劳寿命云图。
- 结果验证:使用FEDisplay模块查看疲劳寿命结果(如寿命云图、损伤分布),确认是否符合设计预期。
特殊场景处理
1. 实测PSD转随机振动信号
- 数据导入:导入实测PSD文件(.txt/.csv格式,包含频率与功率谱密度),确认单位(如g²/Hz)与采样频率范围。
- 信号生成:通过“PSD to Time History”工具,设置信号时长(≥10倍最高频率周期,如最高频率1kHz则时长≥10s)、时间步长(满足Nyquist定理,如采样频率2kHz则步长≤0.5ms),生成时域随机信号。
- 信号验证:使用“Time History to PSD”工具对生成的信号进行PSD分析,确保与输入谱曲线吻合(误差≤5%),保存为振动控制器兼容格式(如.csv)。
2. 多轴随机振动疲劳分析
- 流程选择:采用FEInput+VibrationAnalysis+MultiColumn+FEOutput模块组合(适用于多通道载荷导入)或FEInput+VibrationAnalysis+VibrationGenerator+FEOutput模块组合(适用于单通道载荷生成)。
- 载荷分配:在VibrationAnalysis模块的“Advanced Edit”中,将“Loading Type”改为“Duty Cycle”,添加多个“Vibration Load Provider”(如3个方向),对应导入的载荷工况。
- 参数设置:根据标准(如IEC 61373-2010)设置各方向持续时间(如5h),重复次数与持续时间乘积保持一致(如重复次数1次、时间18000s),确保结果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