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ccm实例教程
软件: starccm
以下是STAR-CCM+官方案例教程的精选汇总,涵盖多相流、颗粒动力学、自由表面流等典型应用场景,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和物理模型设置:
1. 粗糙颗粒流化床仿真(DEM技术)
案例描述:使用离散元方法(DEM)模拟流化床反应器中颗粒与气体的相互作用,通过粗糙颗粒模型减少计算量。
关键步骤:
导入网格并设置参数(如流体密度1.18415 kg/m³、入口流速2.5 m/s)。
启用粗糙颗粒接触模型,定义颗粒束直径(20 mm)和统计等效颗粒数。
设置气相材料属性、边界条件(质量流入口/压力出口),并配置颗粒相间相互作用力(Hertz-Mindlin模型)。
通过喷射器初始化颗粒分布,采用隐式非稳态求解器(时间步0.01 s)。
2. VOF重力驱动流体模拟
案例描述:模拟重力作用下液体从左侧腔室流向右侧的过程,涉及气液两相自由界面捕捉。
关键步骤:
导入2D网格并选择VOF多相流模型。
定义水(H2O)和空气(Air)的材料属性,设置初始体积分数分布(左侧为水,右侧为空气)。

配置边界条件(顶部左侧为压力出口),启用自适应界面锐化(ADIS)格式以提高界面分辨率。
使用隐式非稳态求解器,时间步长根据流动动态调整。
3. 双齿轮润滑分析(MMP-LSI模型)
案例描述:模拟齿轮啮合区域的油-空气两相流动,结合混合多相模型(MMP)和大尺度界面检测(LSI)。
关键步骤:
启用MMP-LSI模型,定义油和空气的相属性(不可压缩液体/气体)。
设置相间相互作用长度尺度(油滴1e-4 m,气泡1e-5 m)。
通过重叠网格模拟齿轮旋转(小齿轮角速度36.62 rad/s),初始化油相分布在下半区域。
使用基于阻力的滑移速度方法,监测油膜形成与压力分布。
4. 波浪中船体运动的6DOF模拟
案例描述:分析船体在波浪作用下的六自由度运动,结合VOF自由表面流和DFBI求解器。
关键步骤:
导入3D船体网格,选择VOF Waves模型定义波浪参数(波长6 m)。
创建6-DOF体,设置船体质量(400 kg)、惯性矩(1000 kg/m²),限制Z向平动和Y向转动。
初始化船体方位,设置弛豫时间(0.5 s)以稳定计算。
使用隐式非稳态求解器(时间步0.01 s),输出位移和角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5. 基础操作与模型构建指南
核心内容:
几何处理:支持STEP/IGES格式导入,推荐删除小特征以简化网格划分。
网格划分:多面体网格适用于复杂流动,边界层网格需控制第一层高度和增长率。
物理模型选择:根据场景选择湍流模型(如k-epsilon用于工程问题,LES用于高精度涡流模拟)。
二次开发:支持Java/Python脚本自定义几何、边界条件等,例如通过API生成结构化网格。
其他实用资源
安装教程:涵盖2019-2024版本安装步骤,包括许可证配置和环境变量设置。
内部流场案例:管道流动分析示例,涉及速度/压力场验证。
上面案例均可在STAR-CCM+官方文档或教程文件中找到详细操作流程,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对应模型和求解策略。如需具体案例文件路径或脚本示例,可参考各链接中的原始内容。
1. 粗糙颗粒流化床仿真(DEM技术)
案例描述:使用离散元方法(DEM)模拟流化床反应器中颗粒与气体的相互作用,通过粗糙颗粒模型减少计算量。
关键步骤:
导入网格并设置参数(如流体密度1.18415 kg/m³、入口流速2.5 m/s)。
启用粗糙颗粒接触模型,定义颗粒束直径(20 mm)和统计等效颗粒数。
设置气相材料属性、边界条件(质量流入口/压力出口),并配置颗粒相间相互作用力(Hertz-Mindlin模型)。
通过喷射器初始化颗粒分布,采用隐式非稳态求解器(时间步0.01 s)。
2. VOF重力驱动流体模拟
案例描述:模拟重力作用下液体从左侧腔室流向右侧的过程,涉及气液两相自由界面捕捉。
关键步骤:
导入2D网格并选择VOF多相流模型。
定义水(H2O)和空气(Air)的材料属性,设置初始体积分数分布(左侧为水,右侧为空气)。

配置边界条件(顶部左侧为压力出口),启用自适应界面锐化(ADIS)格式以提高界面分辨率。
使用隐式非稳态求解器,时间步长根据流动动态调整。
3. 双齿轮润滑分析(MMP-LSI模型)
案例描述:模拟齿轮啮合区域的油-空气两相流动,结合混合多相模型(MMP)和大尺度界面检测(LSI)。
关键步骤:
启用MMP-LSI模型,定义油和空气的相属性(不可压缩液体/气体)。
设置相间相互作用长度尺度(油滴1e-4 m,气泡1e-5 m)。
通过重叠网格模拟齿轮旋转(小齿轮角速度36.62 rad/s),初始化油相分布在下半区域。
使用基于阻力的滑移速度方法,监测油膜形成与压力分布。
4. 波浪中船体运动的6DOF模拟
案例描述:分析船体在波浪作用下的六自由度运动,结合VOF自由表面流和DFBI求解器。
关键步骤:
导入3D船体网格,选择VOF Waves模型定义波浪参数(波长6 m)。
创建6-DOF体,设置船体质量(400 kg)、惯性矩(1000 kg/m²),限制Z向平动和Y向转动。
初始化船体方位,设置弛豫时间(0.5 s)以稳定计算。
使用隐式非稳态求解器(时间步0.01 s),输出位移和角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5. 基础操作与模型构建指南
核心内容:
几何处理:支持STEP/IGES格式导入,推荐删除小特征以简化网格划分。
网格划分:多面体网格适用于复杂流动,边界层网格需控制第一层高度和增长率。
物理模型选择:根据场景选择湍流模型(如k-epsilon用于工程问题,LES用于高精度涡流模拟)。
二次开发:支持Java/Python脚本自定义几何、边界条件等,例如通过API生成结构化网格。
其他实用资源
安装教程:涵盖2019-2024版本安装步骤,包括许可证配置和环境变量设置。
内部流场案例:管道流动分析示例,涉及速度/压力场验证。
上面案例均可在STAR-CCM+官方文档或教程文件中找到详细操作流程,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对应模型和求解策略。如需具体案例文件路径或脚本示例,可参考各链接中的原始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