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log裂缝参数计算公式是什么?
软件: techlog
1. 裂缝宽度(FVA)
基于水基泥浆电成像数据(如FMI/FMS工具)解释的裂缝宽度,采用Luthi-Souhaite方程计算,公式为:
W = (A × (Rm - Rxo)) / (c + b × Rm)
其中:W为裂缝宽度(单位:μm或mm);A为异常电流(与裂缝导电性相关的成像参数);Rm为泥浆电阻率(Ω·m);Rxo为冲洗带泥浆电阻率(Ω·m);c、b为与FMI/FMS仪器相关的特定常数(需通过标定获取)。注:非FMI/FMS工具的c、b值需单独获取,矿物填充等因素会影响结果准确性,此时结果仅用于定性分析。
2. 裂缝水动力宽度(FVAH)
与裂缝宽度(FVA)和裂缝轨迹长度相关的参数,计算公式为:
FVAH = FVA × L
其中:L为裂缝轨迹长度(单位:m)。该参数需结合油藏工程、岩心数据刻度后使用,用于评估裂缝的水动力连通性。
3. 裂缝密度(P10_*)

单位窗长内的裂缝条数(单位:条/m),计算公式为:
P10_ = 裂缝条数 / 统计窗长*
其中:统计窗长为用户定义的长度(如1m),仅包含窗长内的有效裂缝轨迹。该参数反映裂缝的发育频率。
4. 校正裂缝密度(P10_*_C)
采用Terzaghi三维校正后的裂缝密度(单位:条/m),计算公式为:
P10_*_C = Σ(每条裂缝的校正因子) / 统计窗长
校正因子基于裂缝面与井轴的夹角计算(夹角越小,校正因子越大),用于消除井筒与裂缝面夹角对裂缝密度的低估影响。
5. 裂缝长度(P21_*)
单位井筒面积上的裂缝轨迹长度(单位:m/m²),计算公式为:
P21_ = (红色裂缝轨迹长度 + 蓝色裂缝轨迹长度) / 窗长对应的井筒周长*
其中:红色、蓝色裂缝轨迹分别对应不同极性的裂缝面(如正、负异常),窗长对应的井筒周长为2πR(R为井筒半径)。该参数反映裂缝的横向延伸程度。
6. 裂缝面积(P32_*)
单位井筒体积上的裂缝面阴影面积(单位:m²/m³),计算公式为:
P32_ = (红色裂缝面阴影面积 + 蓝色裂缝面阴影面积) / 窗长对应的井筒体积*
其中:裂缝面阴影面积为裂缝轨迹在垂直于井筒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裂缝宽度和长度相关),窗长对应的井筒体积为πR²×窗长。该参数反映裂缝的表面积发育程度。
7. 裂缝孔隙度(P33_*)
单位井筒体积内的裂缝体积(单位:%或小数),计算公式为:
P33_ = P32_ × 裂缝孔隙度系数**
裂缝孔隙度系数通常取1(若裂缝为开放且充满流体),或根据裂缝填充情况调整(如矿物填充时系数小于1)。该参数是评价裂缝储层储集能力的关键指标。
基于水基泥浆电成像数据(如FMI/FMS工具)解释的裂缝宽度,采用Luthi-Souhaite方程计算,公式为:
W = (A × (Rm - Rxo)) / (c + b × Rm)
其中:W为裂缝宽度(单位:μm或mm);A为异常电流(与裂缝导电性相关的成像参数);Rm为泥浆电阻率(Ω·m);Rxo为冲洗带泥浆电阻率(Ω·m);c、b为与FMI/FMS仪器相关的特定常数(需通过标定获取)。注:非FMI/FMS工具的c、b值需单独获取,矿物填充等因素会影响结果准确性,此时结果仅用于定性分析。
2. 裂缝水动力宽度(FVAH)
与裂缝宽度(FVA)和裂缝轨迹长度相关的参数,计算公式为:
FVAH = FVA × L
其中:L为裂缝轨迹长度(单位:m)。该参数需结合油藏工程、岩心数据刻度后使用,用于评估裂缝的水动力连通性。
3. 裂缝密度(P10_*)

单位窗长内的裂缝条数(单位:条/m),计算公式为:
P10_ = 裂缝条数 / 统计窗长*
其中:统计窗长为用户定义的长度(如1m),仅包含窗长内的有效裂缝轨迹。该参数反映裂缝的发育频率。
4. 校正裂缝密度(P10_*_C)
采用Terzaghi三维校正后的裂缝密度(单位:条/m),计算公式为:
P10_*_C = Σ(每条裂缝的校正因子) / 统计窗长
校正因子基于裂缝面与井轴的夹角计算(夹角越小,校正因子越大),用于消除井筒与裂缝面夹角对裂缝密度的低估影响。
5. 裂缝长度(P21_*)
单位井筒面积上的裂缝轨迹长度(单位:m/m²),计算公式为:
P21_ = (红色裂缝轨迹长度 + 蓝色裂缝轨迹长度) / 窗长对应的井筒周长*
其中:红色、蓝色裂缝轨迹分别对应不同极性的裂缝面(如正、负异常),窗长对应的井筒周长为2πR(R为井筒半径)。该参数反映裂缝的横向延伸程度。
6. 裂缝面积(P32_*)
单位井筒体积上的裂缝面阴影面积(单位:m²/m³),计算公式为:
P32_ = (红色裂缝面阴影面积 + 蓝色裂缝面阴影面积) / 窗长对应的井筒体积*
其中:裂缝面阴影面积为裂缝轨迹在垂直于井筒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与裂缝宽度和长度相关),窗长对应的井筒体积为πR²×窗长。该参数反映裂缝的表面积发育程度。
7. 裂缝孔隙度(P33_*)
单位井筒体积内的裂缝体积(单位:%或小数),计算公式为:
P33_ = P32_ × 裂缝孔隙度系数**
裂缝孔隙度系数通常取1(若裂缝为开放且充满流体),或根据裂缝填充情况调整(如矿物填充时系数小于1)。该参数是评价裂缝储层储集能力的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