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sm做多组柱状图
软件: prism
Prism绘制多组柱状图步骤(以GraphPad Prism为例)
1. 准备数据
多组柱状图的数据需按“组别×重复样本”结构整理,常见两种输入形式:
原始数据:每组包含所有重复样本值(如3组,每组10个生物学重复),直接粘贴至Data Tables的对应列(列名为组别,行为样本);
汇总数据:已计算每组的均值、标准差(SD)或标准误(SEM),输入至对应单元格(需提前计算,如均值=平均函数,SD=标准差函数)。
例如,3组qPCR数据(每组10个重复),可将R2-△△Ct值按组别填入3列,行代表每个样本。
2. 选择图表类型
打开GraphPad Prism后,左侧导航栏选择Column(柱状图),右侧弹出图表类型选项:
Grouped(分组柱状图):适用于比较不同组间同一指标的差异(如3组患者的某指标均值),是多组柱状图的核心类型;
若需展示个体数据点:可选择“Individual values”(个体值)下的子类型(如散点+均值柱状图),更直观反映数据分布。
3. 输入数据

若选择原始数据:直接复制样本值,粘贴至Data Tables对应列(如“Group A”“Group B”“Group C”),软件会自动识别组别;
若选择汇总数据:在Data Tables中输入每组的均值、SD/SEM(如“Mean”“SD”列),确保行列对应正确(行=组别,列=统计量)。
4. 生成基础柱状图
点击左侧Graphs(图形)选项卡,选择对应的数据表(如“Data1”),弹出图形样式窗口:
选择Mean/median & error(均值/中位数+误差线)下的子类型(如“Mean with SEM”),点击“OK”;
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多组柱状图,显示每组均值及SEM误差线(可后续修改为SD)。
5. 美化与调整图形
(1)基础设置
修改标题与坐标轴:双击纵轴(Y轴)标题,修改为指标名称(如“R2-△△Ct值”);双击横轴(X轴)标题,修改为组别名称(如“Control”“Treatment 1”“Treatment 2”);
调整柱子外观:双击柱子,弹出设置窗口,可修改填充色(如蓝色、绿色、红色)、边框颜色(黑色)、宽度(避免过宽或过窄);
调整误差线:点击图形上方的“Error bars”(误差线)图标,可修改颜色(与柱子一致)、粗细(1-2pt)、样式(实线/虚线)。
(2)高级调整
修改图表类型:若需将“Mean with SEM”改为“Mean with SD”,可点击左侧“Change”(更改)选项卡,选择“Error bars”→“Mean with SD”;
调整组间距:双击图形框架,弹出设置窗口,修改“Group spacing”(组间距)参数(如0.2-0.5,数值越大,组间距离越大);
添加数据标签:点击左侧“Data sets”(数据集)图标,选择柱子,再点击“Add data labels”(添加数据标签),可显示每组均值的具体数值。
6. 统计学分析(可选但推荐)
多组柱状图需搭配统计检验,验证组间差异显著性:
正态性检验:点击“Analysis”(分析)→“Column analyses”(列分析)→“Normality and Lognormality Tests”(正态性检验),选择Shapiro-Wilk(小样本,n<50)或Kolmogorov-Smirnov(大样本)检验,若P>0.05,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方差齐性检验:若数据正态,点击“Analysis”→“Column analyses”→“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勾选“Test for equal variances”(方差齐性检验),如Brown-Forsythe或Welch ANOVA,若P>0.05,方差齐;
多重比较:若方差齐,点击“One-way ANOVA”结果窗口的“Draw”(绘制),选择“Pairwise comparisons”(两两比较),自动添加显著性标记(如a、b,相同字母表示无差异,不同字母表示有差异)。
7. 导出与保存
完成调整后,点击顶部菜单栏“Export”(导出),选择矢量图格式(如PDF、SVG),便于后续在AI或Photoshop中进一步编辑;若需位图,可选择PNG(高分辨率,300dpi上面)。
通过上面步骤,即可在Prism中完成多组柱状图的绘制、美化及统计分析,满足科研论文或报告的需求。
1. 准备数据
多组柱状图的数据需按“组别×重复样本”结构整理,常见两种输入形式:
原始数据:每组包含所有重复样本值(如3组,每组10个生物学重复),直接粘贴至Data Tables的对应列(列名为组别,行为样本);
汇总数据:已计算每组的均值、标准差(SD)或标准误(SEM),输入至对应单元格(需提前计算,如均值=平均函数,SD=标准差函数)。
例如,3组qPCR数据(每组10个重复),可将R2-△△Ct值按组别填入3列,行代表每个样本。
2. 选择图表类型
打开GraphPad Prism后,左侧导航栏选择Column(柱状图),右侧弹出图表类型选项:
Grouped(分组柱状图):适用于比较不同组间同一指标的差异(如3组患者的某指标均值),是多组柱状图的核心类型;
若需展示个体数据点:可选择“Individual values”(个体值)下的子类型(如散点+均值柱状图),更直观反映数据分布。
3. 输入数据

若选择原始数据:直接复制样本值,粘贴至Data Tables对应列(如“Group A”“Group B”“Group C”),软件会自动识别组别;
若选择汇总数据:在Data Tables中输入每组的均值、SD/SEM(如“Mean”“SD”列),确保行列对应正确(行=组别,列=统计量)。
4. 生成基础柱状图
点击左侧Graphs(图形)选项卡,选择对应的数据表(如“Data1”),弹出图形样式窗口:
选择Mean/median & error(均值/中位数+误差线)下的子类型(如“Mean with SEM”),点击“OK”;
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多组柱状图,显示每组均值及SEM误差线(可后续修改为SD)。
5. 美化与调整图形
(1)基础设置
修改标题与坐标轴:双击纵轴(Y轴)标题,修改为指标名称(如“R2-△△Ct值”);双击横轴(X轴)标题,修改为组别名称(如“Control”“Treatment 1”“Treatment 2”);
调整柱子外观:双击柱子,弹出设置窗口,可修改填充色(如蓝色、绿色、红色)、边框颜色(黑色)、宽度(避免过宽或过窄);
调整误差线:点击图形上方的“Error bars”(误差线)图标,可修改颜色(与柱子一致)、粗细(1-2pt)、样式(实线/虚线)。
(2)高级调整
修改图表类型:若需将“Mean with SEM”改为“Mean with SD”,可点击左侧“Change”(更改)选项卡,选择“Error bars”→“Mean with SD”;
调整组间距:双击图形框架,弹出设置窗口,修改“Group spacing”(组间距)参数(如0.2-0.5,数值越大,组间距离越大);
添加数据标签:点击左侧“Data sets”(数据集)图标,选择柱子,再点击“Add data labels”(添加数据标签),可显示每组均值的具体数值。
6. 统计学分析(可选但推荐)
多组柱状图需搭配统计检验,验证组间差异显著性:
正态性检验:点击“Analysis”(分析)→“Column analyses”(列分析)→“Normality and Lognormality Tests”(正态性检验),选择Shapiro-Wilk(小样本,n<50)或Kolmogorov-Smirnov(大样本)检验,若P>0.05,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方差齐性检验:若数据正态,点击“Analysis”→“Column analyses”→“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勾选“Test for equal variances”(方差齐性检验),如Brown-Forsythe或Welch ANOVA,若P>0.05,方差齐;
多重比较:若方差齐,点击“One-way ANOVA”结果窗口的“Draw”(绘制),选择“Pairwise comparisons”(两两比较),自动添加显著性标记(如a、b,相同字母表示无差异,不同字母表示有差异)。
7. 导出与保存
完成调整后,点击顶部菜单栏“Export”(导出),选择矢量图格式(如PDF、SVG),便于后续在AI或Photoshop中进一步编辑;若需位图,可选择PNG(高分辨率,300dpi上面)。
通过上面步骤,即可在Prism中完成多组柱状图的绘制、美化及统计分析,满足科研论文或报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