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受干扰,迫不得已给PLC单独埋了个接地铜管...
接地技术深度剖析及共用接地系统应用
在电气工程领域,接地技术作为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和防雷系统正常功能的基础至关重要。在过去,一阵风潮引起了对设备采用单独接地装置的关注,尤其是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普遍认为这样做可有效防止电网中杂散电流或暂态电流对设备工作的干扰。然而,随着电气系统的复杂化和多种技术标准的出台,倡导共用接地系统已成为行业内的首选实践。本文将从理论概述、系统构成、优点与限制、以及如何实践共用接地系统等方面进行详尽探讨。
共用接地系统的理论基础与应用标准
共用接地系统旨在整合建筑物内多种接地需求,如防雷接地、电力系统接地、电子设备工作接地等,统一接入建筑物的基础或专用室外接地装置。这一设计遵循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其中强调“每幢建筑物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注重通过集中系统化管理,确保在遭遇雷击时,电力系统电压和电子设备工作接地电压的同步提升,以保持设备正常工作电压不变。
作为一个理想的防雷策略组成部分,共用接地系统通过利用建筑物基础作为地电阻极低的配线,通常低于1欧姆,实现了闪电能量的快速泄放,避免了反击风险。这一措施不仅提升了电气系统可靠性,也确保了人员安全,避免了单点故障可能引发的电压异常上升带来的潜在危害。
接地方式的多样性和局限性
探讨接地应用时,不同设备类型的接地需求及相关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例如,针对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地面安装,多采用并联式单点接地。这种方式意味着每一台设备与接地装置通过独立路径相连,优点在于避免了共享接地线断路可能导致的电压不均等问题,从而保障了在特定设备故障时的人身与设备安全。然而,对于对于高频敏感设备或需要高温特定处理的设备(如变频器、中频炉等),多点链接化的地面形式虽能有效抵制干扰,但也带来了实施成本升高与运维繁琐的挑战,尤其是在长电缆跨度的设想中。
数字地与模拟地的分离原则
针对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而言,前沿实践倾向于将二者接地进行分离,特别是在电源电压较高的系统中,以降低交叉干扰的风险。5V、12V、24V级别的数字电路对环境中的微小电压波动极其敏感,一旦干扰串入,可能导致设备功能的显著受损或失效。故而,在设计和安装中,将数字地与模拟地分离开来,不仅是标准建议,而且是确保系统整体运行稳定性与高效性的基本策略。
